風簷 | 文化是我們的心靈故鄉
風簷 | 文化是我們的心靈故鄉
風簷學會 Wind Eave Cultural Association
以 ZOOM, Line, YouTube 當代 3C 媒體作為公益文化交流平台。超越時空限制,匯川聚流。我們以南加州為發起地,五湖四海,共襄盛舉,無遠弗屆。簷友遠達舊金山,紐約,美加城區。橫跨太平洋,及於台灣,香港,北京,上海,東南亞,歐洲大陸等地。歡迎大家以文會友,共同分享文化美好。
風簷雅敍 Zoom 會 — 邀集學者專家藝術家公益講座。北美時間週五晚間,亞洲時間週六早晨。
風簷 YouTube — 刊載紅樓夢有聲書,詩經有聲書,風簷人物誌,以及風簷雅敍精彩紀錄。 www.youtube.com/@WindEave
風簷 Line 群研習會 — 包括「風簷展書讀」「風簷美術館」「風簷音樂會」「風簷習中醫」。歡迎願意專注主題,愛好文藝的朋友。來函請附姓名、地址、電話以及簡要自我介紹。 E-mail: wind20190616@gmail.com
風簷雅敍 ZOOM 會
「游於樂」音樂史系列講座
莫札特 Mozart
賴婷如博士主講
輔仁大學音樂學士
University of Redlands 音樂碩士
UCLA 音樂博士
Ph.D. in Music Composition
[第一講]
美西 | 05/02/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5/03/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第二講]
美西 | 05/09/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5/10/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第三講]
美西 | 05/16/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5/17/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第四講]
美西 | 05/23/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5/24/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莫札特被世人視爲音樂神童。他是天生的作曲家?還是被栽培養成的神童?神童長大後的境遇如何?他是第一位脫離僱傭制度的自由作曲家。他的音樂不僅在音樂廳,宮廷被演出,也出現在公園,餐廳。不僅貴族, 連平民都有機會欣賞他的作品。
莫札特系列講座,從他的早年行歷及多次長征,我們尋找滋養他創作奇才的養分,並觀察18世紀中期貴族和音樂創作者間的關係。(1773-1783)青年期,在薩爾茲堡主教宮廷下任職,深感懷才不遇。至法國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卻最終灰頭土臉的回到家鄉。不滿足於無趣的工作,他毅然脫離僱傭制度,從1781年,莫札特開始在維也納自由作曲的黃金時期。直至社會的變化帶給他的衝擊,造成他的早逝。講座中,我們除了聆聽莫札特早期反應巴洛克及曼漢樂派風格的作品,青年時期的歌劇,小提琴時代作品,及為獨奏樂器所寫的協奏曲目外,再細説他五首代表性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1775),《費加洛的婚禮》《唐璜》《女人皆如此》和《魔笛》中的創新。
賴婷如博士於輔仁大學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並於UCLA獲得音樂博士學位。研究人類音樂學,音樂作曲。
賴婷如博士教授鋼琴課程,團體小班音樂,音樂理論。除了鋼琴,賴博士也演奏大提琴,以及國樂的嗩吶與笙。賴博士為獨奏,小型合奏和室內樂團編曲創作。 她的作品曾在台灣和美國演出。 除了教學和作曲之外,她的演講主題包括音樂理論及賞析,即興演奏及音樂創作。
賴博士在許多音樂考試及比賽擔任評審。包括加州音樂教師協會MTAC(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中的,音樂檢定考試 (certificate of Merit), 鋼琴協奏曲與獨奏曲(Piano Concerto and solo), 及當代作曲家(Composer Today)的評審。
⏹️「風簷展書讀」討論會
主題:《莊子 · 養生主》《莊子 · 人間世》
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Line群研習會於2025年1月起,聚焦於《莊子》。正在研讀《莊子·養生主》,《莊子 · 人間世》。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歡迎大家共聚一堂,深入討論與分享!同時,也歡迎更多朋友加入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Line群研習會,一起研讀經典。
導讀討論 | 楊積亮博士
🔹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導讀老師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
導讀討論 | 楊勝坤老師
🔹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學士(1982畢)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1984畢)
🔹「量子力學」師承吳大猷先生;「國學師承」錢賓四先生與辛意雲老師;「丹道修習」中派玄門;「瑜珈修習」中脈七輪轉化瑜珈。致力將所修所學會統,達於一致.
美西| 5/30/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5/31/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誠摯邀請各位參與討論,開啟思想對話。同時,也歡迎更多朋友加入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Line群研習會,共同分享與交流!
風簷網站:www.windwind.org
風簷信箱:wind20190616@gmail.com
風簷雅敍 ZOOM 會
「跨時空相會」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
與美國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The San Diego Museum of Art
從「文藝復興」 到「印象派」 館藏展覽
張瓊芳老師主講
- 美國聖地亞哥中華文化藝術學會會長
- 美國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The San Diego Museum of Art 資深導覽 Docent
美西 | 6/6/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6/7/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一場名為「西洋繪畫,從何看?― 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 | 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vs 國立西洋美術館」的藝術大展,正在位於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進行中(2025年3月11日-6月8日),並即將移師到京都京瓷美術館續展(2025年6月25日-10月13日)。這兩座美術館堪稱日本最為重要的西洋美術館。這場巡迴展覽的特設網站 : https://art.nikkei.com/dokomiru/en/
展覽由美國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與國立西洋美術館共同策劃,精選兩館共計88件藏品,包括鎮館之寶。按照歷史進程,成對或成組展出兩館藏品。透過作品的並呈對話,展現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包羅萬象的西洋美術魅力及發展歷程。
張瓊芳老師作為美國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資深導覽,親自參觀這場重要展覽。將為大家解析其精彩內容。
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的歐洲古典繪畫收藏主要成形於二十世紀三〇年代,質量與規模在當時的美國西部首屈一指。收藏包括來自文藝復興初期與西班牙十七世紀的繪畫等眾多傑作,其獨具特色的內容鮮明地反映出聖地亞哥本土的歷史與文化性,以及慈善家們的收藏興趣。而國立西洋美術館則是在松方幸次郎以印象派為中心的收藏基礎於1959年成立,並自二十世紀六〇年代末期開始,系統性地收藏古典繪畫。此後根據歷代館長與研究人員的調查研究,持續進行收藏活動,力求建立囊括西洋美術史主要流派與類型的綜合性收藏。
位於日本東京著名的文藝中心上野公園,國立西洋美術館 由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設計,也是柯比意在日本唯一作品。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NMWA)https://www.nmwa.go.jp/jp/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是日本最古老的美術館建築,原名「京都市美術館」,經整修並於2020年以新名稱重新開館。Kyoto City KYOCERA Museum of Art https://kyotocity-kyocera.museum/en/
風簷雅敍 ZOOM 會
汪后偉的藝術世界
一場精緻的線上展覽
汪后偉先生主講
美西 | 6/13/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6/14/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汪后偉,字民甦,祖籍廣西桂林。1958年生於台北,旅居洛杉磯,齋號梅竹山房。
1994年起,拜師於金石篆刻家陳澤群老師(溥心畬入室弟子),又向蔡介騰老師學習篆刻;2002年起,隨燕方畏老師學習草書。
酷愛書畫篆刻,並熱衷於香道、品茗等藝術。常遊於書印間,徜徉於其交織藝境。他的作品巧妙融合各種大小字型與書體,善於「經營位置」,呈現耳目一新的當代感,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歷年來,參與國際書法展,美國中華藝術學會春秋季展覽。並於2024年聖馬利諾圖書館個展。
風簷雅敍 ZOOM 會
張法聖的藝術世界 — 書法之美
張法聖老師主講
- 洛杉磯文華雅集會長
- 洛杉磯意廬文化講堂導師
- 洛杉磯長庚社大書法教師
美西 | 06/20/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6/21/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張法聖老師齋號「有道軒」,河北南皮縣人,祖居北京,長於台北,為遜清名臣張之洞先生後裔。父親雖然出身軍旅卻深愛文藝,時常邀約當世名家黃君壁、陳子和、鍾壽仁、范伯洪、劉太希、吳堪白等先生於家中書畫雅集。法聖先生自幼耳濡目染,又深得名家鍾壽仁先生指導良多,書藝修養深厚,長年教學不輟,提倡書法作為藝術修行與生活美學的結合。
本次講座將深入淺出如何欣賞書法,包括漢字的特點、書體的流變、臨帖的選擇與順序;進而探討這項「無聲之音· 無形之相」的藝術如何提高生活雅趣、活化大腦;張老師更將以二十餘年的書法教學經驗闡述「寫的好」與「書法教習」的不同,並與大家一起仰望難以超越古人的經典門檻。
一、 如何欣賞書法
🔹書法是什麼 -- 書法是中國藝術的重要部份。 表現形式是依附於漢字的藝術,而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筆劃的組合變化多端,與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更富於造形性。 加上漢字書法不僅有一套完整的筆法,更有不同的書體和一套成熟的審美體系。
🔹書体的流變 -- 自從甲骨文發明以來,中國書法的字體經歷了由篆書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發展階段。學習不同書體順序的誤區。
🔹選帖, 讀帖, 摹帖, 臨帖的意義和順序
二、 無聲之音 無形之相
🔹提高生活的雅趣和情調
🔹活化大腦寫字之前的研習
🔹書法寫的好和書法教習的不同
三 、難以超越的門檻 -- 科技與工具昌明的當今, 為何今人的書法難以超越古人?
風簷雅敍 ZOOM 會
基因與星象系列之19 —
數據驅動、音響透視法、聲音雕塑以及人類世劇場
王瀅喬 Lin Wang主講
歌劇作曲,交叉學科研究者(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r)
美西 | 6/27/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6/28/2025 週六 [晨] 09:30 - 11: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王瀅喬 Lin Wang
歌劇作曲,交叉學科研究者(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r)。關注女性主義、種族議題、廢奴主義以及人道主義危機議題,曾於德國難民營擔任志工。根據殘雪短篇小說《雙重的生活》改編為歌劇《泉》於2010年第12屆慕尼黑雙年歌劇節首演,廣受好評。她的現代歌劇、當代音樂戲劇及交響樂作品曾於多個國際知名舞台首演,包括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威尼斯雙年展、維也納音樂節、布萊根茨歌劇節、德勒斯登音樂節、柏林音樂廳、漢堡塔利亞劇院、慕尼黑人民劇院及漢諾威國家歌劇院等。
作為學者,王瀅喬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展開多項跨界合作。2024年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項目榮獲騰訊基金支持。目前,她正著手香港管弦樂團的新委約,並創作她的第六部歌劇。